2023-02-01 07:58 阅读83
柴静《看见》精彩语录 汇总134句
1. 许多事情,是因为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2. 如果这会儿是在演播室,灾难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需要完成的新闻,我只关心我播报赈灾的数字是不是流利,但看见一个大老爷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上穿只解放鞋,拄着拐走了两里路,从我们的卡车上翻找出一只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带眼的旧黄皮鞋,端详一下,套在脚上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赈灾。
3. 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他甚至都不为自己辩解一句。
4.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5. 他们租过的那个房子,收拾得还算干净。和所有十三四岁的孩子一样,墙上贴着明星的照片,窗台上放着整整齐齐的十几个牙缸,他们每天早上排好队去刷牙……他们把这个房子叫“家”。
6. 之前我坐在演播室里的时候,总认为结尾的评论必须是一个答案,说出“让我们期待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早日到来”才可以收拾回家,就好像这演播室只是一个布景,我只是在表演一个职业。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7. 人们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柴静 《看见》
8. 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柴静《看见》
9.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最后一夜,“血红的眼睛”睁开,人的脸也许在背后挣扎闪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尖叫,就在黑色的漩涡里沉下去了,暴力一瞬间反噬其身。
10. 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 --柴静 《看见》
11. 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12. 问她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她看外头:“要是好了,真想能放一次风筝。”
13.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平日生活里见不着、不注意的人。
14. 现在是一个鼓噪的年代,不是甘居寻常的人,听不到这青绿的细流声。《川流不息》
15. 没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柴静《看见》
16. 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 --柴静 《看见》
17. 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 --柴静 《看见》
18. 没有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19. 人性自身却有它的力量,它从故事的枝条上抽枝发芽长出来,多一根枝条,就多开一层花,越来越繁茂广大。
20.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采访中有与对方讨论的心态,因为我渐渐知道,有时偏见的造成是利益和庇护,也有无知和蒙昧。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公敌。
21. 有人留言:“我们要维护一条道德的底线。那条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v^、背叛、屠戮!”
22. 以色列沙龙:“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你一样,只为准备一次采访,而甘冒枪林弹雨。”
23. 同事小庄:“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24. 说到这儿,她们哭,但哭的时候没有一点声音。这种无声的哭泣,是多年婚姻生活挫磨的结果,十年之后,即使想要放声大哭,也哭不出来。
25.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长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26. 没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27. “感受”不是欲望和情绪,没有“要达到什么”的动机,只是“诚实和持续不断地对事物平静观察”。
28. 像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一个人被强制性地唤起欲望,同时用药物催吐或电击的方式,让你感到疼痛、口渴、恶心。“这是健康人类的有机组织正在对破坏规则的恶势力做出反应,你正在被改造得精神健全,身体健康。”电影里,穿着一尘不染白大褂的医生说。 一次又一次,直到人体就像看到毒蛇一样,对自己的欲望作出迅速而强烈的厌恶反应。 张北川说他认识一个接受这种治疗的人,最后的结局是出家了。
29. 我写过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国医生施韦泽的故事,他在非洲丛林为黑人服务五十余年。在书里他写道:“无论如何,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死在路上的甲虫,它是像你一样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生命,像你一样喜欢太阳,像你一样懂得害怕和痛苦,现在,它却成了腐烂的肌体,就像你今后也会如此。” 在那篇文章的最后,我写道:“如果我们对一只猫的死亡漫不经心,我们也会同样漫不经心地蔑视人的痛苦和生命。”
30.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批评一位导演的作品:“只刻意求新,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矫情虚妄。生活并不需要时时有新的主题,即使是华丽的《霸王别姬》,力量也在于真实的市井人性。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31. 我觉得自己只是大系统里的一粒小螺丝,一切自会正常运转,我只是瞥到了一点。
32.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在跟作者对话,我问他:“我怎么老没法改变我的弱点?”他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33.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34. 人们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闪点情话网)——柴静《看见》
35. 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
36. 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去神话他 --柴静 《看见》
37. 一个得不到爱,得不到教育的人,对这个社会不可能有责任感。
38.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柴静 《看见》
39. “公民和普通百姓的概念区别是什么?”
40.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他,然后遏制他。 --柴静 《看见》
41. 失败感比口含硬币还苦。
42. 但我晃荡着双腿,还是一遍遍数着栏杆,和身边的人一样没什么反应,生活在漠然无所知觉中。
43. 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
44.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
45. 人往往出自防卫才把立场踩得像水泥一样硬实,如果不是质问,只是疑问,犹豫一下,空气进去,水进去,他两个脚就不会粘固其中。思想的本质是不安,一个人一旦左右摇摆,新的思想萌芽就出现了,自会剥离掉泥土露出来。
46.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柴静 《看见》
47. 交战之前,明知他腰里有银子,但被衣衫盖着,不知道该怎么出剑,但经验告诉我,那就别动。风动,树梢动,月光动,你别动,就会看到端倪。
48. 知道和感觉到,是俩回事。 --柴静 《看见》
49. 我并不反对诗,也不反对朗诵,我只是不喜欢被“安排”的感情。
50.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v^者?”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51. 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柴静 《看见》
52. 山西繁峙矿难,38位矿工死亡,被瞒报成2死4伤,“你要是真见过他们的样子,就不可能为几个钱把灵魂卖了。”
53. 陈虻:“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54. 《金刚经》里有一句“念起即觉,觉即不随。”,人是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绪判断的,但要有个戒备,念头起来要能觉察,觉察之后你就不会跟随它。
55.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柴静《看见》
56. 不要去听那些声音,你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
57. 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尽所有,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58. 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
59. 安华的小女儿小梅说:“一个人他的心再硬,也有自己心底的一角温柔。”
60. 当一个人的本能要求他逃避或是还手的时候,他能留在原地、忍受着攻击的前提是,有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并且深信对方会回到游戏规则当中来。
61. 我们总说国家要体面,如果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灰头土脸的,我不相信这个国家会体面。
62. “不是女人才关心女人,是人应该关心人。”这位女代表说。
63.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64. 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当年我看照片时我写过:她的目光一下一下打在我的身上,让我感到疼痛的亲切。来到“新闻调查”后,我下意识里寻找像阿V这样的人——那些我知道,但从没感到他们存在的人。
65. 曾国藩说得对,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66. 这些早就干枯失血的花瓣给我一个刺激,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的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哪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67.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
68. 我是对自己感到愤怒,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69.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70. 归根结底,没有一个宽容的制度可以海纳五光十色的生存状态。
71. 一个人对性和爱的态度“不在于男男、女女、男女”,只在于这个人本身。
72. 看见一个老大爷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上穿着解放鞋,拄着拐走了两里路,从我们的卡车上翻出一只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带眼的旧黄皮鞋,端详一下,套在脚上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赈灾。
73. 很多事不用问值不值得,只用问,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如珍宝。 --柴静 《看见》
74. 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柴静 《看见》
75. 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76. 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柴静《看见》
77.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而我刚才在向全国人民说他们已经背着书包开始高高兴兴上学了。我什么也说不出口,只能蹲下来给小姑娘把鞋带系上。
78.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79. 明知“吱吱叫的车轮才有油吃”,就是开不了口。
80. ‘做不到’,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必做’,却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思维模式。
81. 对人认识有多深,呈现有多深。 --柴静 《看见》
82.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柴静 《看见》
83. 他们父子很满意地对视笑一下,转身对我说:“记者,走啦,去办点事儿。”
84.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亲密的部分,为什么会给彼此带来残酷的伤害? 我想感觉到人,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
85.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霍尔姆斯说:“法律不是一个道德或是伦理问题。它的作用是制定规则,规则的意义不在于告诉社会成员如何生活,而是告诉他们,在规则遭到破坏时,他们可以预期到会得到什么。”
86. 因为你对我温柔,我才懂得对别人好。 --柴静 《看见》
87. “追求真相的人,不要被任何东西胁迫,包括民意。”
88. 他连生死的概念都没有,所以也不会有悲悯之心。
89. “让人自由的爱吧,愈自由愈纯洁”
90. 在对家庭暴力的预防或惩戒更为成熟的国家,经验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发生时干预得当,之后都不再发生。 这些政策向施暴者传达的信号是:你的行为是社会不能容忍的。
91. 如果我们对一只猫的死亡漫不经心,我们也会同样漫不经心地蔑视人的痛苦和生命。
92. 老百姓在向强力机构发出疑问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没有回应。
93.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94. 他的眼睛直视镜头,笑容爽朗:“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个^v^,我想和每个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想得到真爱。” 是,这并无羞耻。
95. 她叠的很慢,叠完一个不是扔进去,而是把手放进罐子里,把这一粒小心的搁在最上层,过了一会儿,她抬起看我一眼,她已经知道妈妈去世了,她只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难过。
96. 村里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她的红棉袄是唯一的亮色
97. 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98. 我问孩子:“有想过他吗?”“有。”“想念什么呢?”“他笑的时候……他给你一个微笑的时候,简直就像把世界都给了你的那种感觉”
99.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白岩松
100. 这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进步就有多大,一个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是需要传媒监督的。
101.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102. 陈虻: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103. 人类只是个概念,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这辈子决定你悲欢的就是你身边的几个人。
104. “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他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105. 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柴静 《看见》
106.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107. 这样的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在于不安。——柴静《看见》
108. 人被硬生生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
109. Kim说:“这不是中国的文化,人是一样的。我觉得中国人,美国人,所有人,我们的相似之处远多过不同,我们都爱我们的孩子,我们都需要快乐的家庭,我们都希望更好的生活。如果他的梦想真的是让中国更好、更国际化,我希望他能从自己做起。”
110.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111. 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柴静《看见》
112. 《津轻海峡冬景色》词作者阿久悠:“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113. 转变看上去突兀,但在最初面对大量反对声音时,晃动其实已经开始,人往往出自自卫才把立场踩得像水泥一样硬实,如果不是质问,只是疑问,犹豫一下,空气进去,水进去,他两个脚就不会粘固其中。思想的本质是不安,一个人一旦左右摇摆,新的思想萌芽就出现了,自会剥离掉泥土露出来。
114.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115. 回忆是一种清洗。
116. 还是少说少问为妙,免受羞辱。——柴静《看见》
117. 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是人选择呈现什么。 --柴静 《看见》
118. 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
119. 在国家垄断企业面前,很多人首先没有自信,为什么没有自信?中国人习惯了听从权威,大家都被这样教育着,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120. 一个没当过弱者的人,不会体会到这种恐惧。
121.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柴静 《看见》
122. 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123.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平日生活里见不着,不注意的人。——柴静《看见》
124.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125. 官僚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只有一种人就玩不下去了。
126. 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柴静《看见》
127. 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128.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129. 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130. 人是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绪判断的,但要有个戒备,念头起来要能觉察,觉察之后你就不会跟随它。
131. 他说:“因为我看过你关于非典的报道。”几个月前做非典报道得到的所有荣誉称赞,都比不上这一句。
132.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133. 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几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
134. 陈虻说过:“去,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
柴静《看见》精彩语录 汇总75句
1. 那个带着孩子的年轻男人说着说着居然哭了,他说他的街区警察的对讲机里,黑人的代码是“non human being”。在这之前,我以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民权法》已经顺利地把种族问题基本解决了,奥巴马一旦上台更是黑人的狂欢……这都是我的想象和从书中看来的概念。
2. 满天乌黑的云压着城,暴雨马上就要下来。一车的人,谁也不不说话。
3. 无论如何,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死在路上的甲虫,它是像你一样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生命,像你一样喜欢太阳,像你一样懂得害怕和痛苦,现在,它却成了腐烂的肌体,就像你今后也会如此。
4. 自治,本就是一个解缚的过程。解,不是一扯两断,是需要找到线头,以柔和手势轻轻一抽,让一切归于本来应然。
5. 法官:“这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进步就有多大,一个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是需要传媒监督的。”
6. 以前新闻调查老说启蒙,我一直以为是说媒体需要去启蒙大众。后来才知道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7. 我采访过一个姑娘,她在地震中被压了五十多个小时,截肢后在病床上开始画画。有一张是她自己被压在废墟下,只能看到脸,一只手撑着头上的石灰板,眼睛睁得很大,向外看,那是她“绝望又希望”的一刻。她说画这张画的原因,是后来玉树地震发生,别人要她给灾民画张画来展览,“给他们画个新家园吧”。但她画了自己,她说“这样才是对他们的安慰”。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8. 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都特别淡。——柴静《看见》
9. 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柴静《看见》
10.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11. 郝劲松说:“现在华南虎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照片的真假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诚信、社会道德底线的问题,我们说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12. 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13. “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对于^v^者来说有巨大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安全。”张教授说。安全?我很意外,这是在健康上最不安全的方式。“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两个人完了关系大家互相都不认识,不用担心身份的泄露。”
14. 许多事情,是因为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柴静《看见》
15. 在强大的机构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
16. 当曲折奔突的河流遇到沉沉壅蔽,改道是历史的寻常。
17.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18.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19. “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问。“靠我为自己权利所作的斗争。”
20. 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21. 史努比老说我有“塑料感”,跟现实隔着朦胧一层。但这层膜很快就保不住了,人被硬生生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
22.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里说:“嘲笑、轻蔑、愤怒、报复……这些情绪,都与恨有关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成为善。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他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23.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24. 对历史说真话,就是对现实说真话。
25.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26.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柴静《看见》
27. 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28. 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柴静《看见》
29. “新闻调查”一以贯之的准确、深刻、平衡原则在这个节目中并不能完全体现。雨过地皮湿,没渗入土壤,也不触及根须,龟裂土地上,再强烈的震颤稍后就不见踪影,惩办完个别人,戒毒所换个牌子,我已经转头做另一期节目了。
30. 李刚非常意外全国牙防组被^v^撤销。“因为老百姓在向强力机构发出疑问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没有回应。”推动这一切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是可以叫得出姓名的律师和记者,还有那些买了报纸,打开电视,关注这个消息,打电话去牙防组询问的普通人。
31.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柴静《看见》
32.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柴静《看见》
33. 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误的方式。
34.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柴静 《看见》
35.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36. 张洁总担心善良的人做不了刚性调查。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
37. 重压常致人屈从或愤懑,但《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要秉持公心与诚意,“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他说,“不愿陷于盲。”
38.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柴静《看见》
39. 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40.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41. 安全套对国人来说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
42. “你不带没人会不高兴”,她说,“你带了就可能有人喜欢。”
43.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
44.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45. 有位观众曾经在博客里批评过我:“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因为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46. “在强大的机构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郝劲松说,“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几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
47. 我依然尊敬并学习法拉奇和安娜,但也开始重新思量采访,她们甘冒枪林弹雨,为一次采访可以倾注生命,性烈如火,同情心极深,但也容易将世界分为掌权者与被侮辱者,将历史的发生归功或归罪于某一个人,容易将好恶凌驾于事实之上。
48.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49. 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
50. 这个病区里的人,连带我们这几位蛮汉,看着孟医生的眼神,都带点孩子式的仰赖。
51. 安德森库珀作过很多灾难和战争的报道,在序言里他写道:“回到家里,等待我的是一叠叠的账单和空荡荡的冰箱。去超市买东西,我会完全迷失……一群女孩一边喝着水果颜色的饮料,一边谈着化妆品和电影,我看见她们的嘴唇在动,看见她们灿烂的笑容和挑染的头发,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会低头看着自己的靴子,然后看到上面的血迹。”“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使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
52. 但是也不说,好像不说就是一种保护。
53. 她叠得很慢,叠完一个不是扔进去,而是把手放进罐子里,把这一粒小心地搁在最上层。我看着,想找句话说,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看我一眼,我心里“轰”一下:她已经知道妈妈去世了,她只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难过。
54. 陈虻:“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55. 一个人忘掉过去可能有自我净化的作用,但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不同了,尽量掩盖,假装这类事根本没有发生过,难道对我们民族的良知没有损害么?
56.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是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57. 白岩松:“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那么幸福。”
58. 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柴静 《看见》
59. 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地方,爱活不下来,只有性。
60. 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61.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62. 现在早过了我提供观点让别人读的年代,我们只提供信息,让人们自己作是非对错的判断。
63. 长天大地,多摔打吧。
64. 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65.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66. 那时候我还不能明白这个人为什么说话语速那么慢,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现在我理解了,那是沉痛。
67. 人们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68.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柴静 《看见》
69. 如果规则只是道德的话,人的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
70. 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 --柴静 《看见》
71. 别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发生的东西。
72. 一位观众:“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73.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号就度过去。——柴静《看见》
74. 最难受的不是头上和胳膊上的擦伤,也不是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觉——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75.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柴静《看见》精彩语录 汇总31句
1. “安全套对国人来说意味着是性而不是安全。”公开^v^身份的北京电影学院老师崔子恩说。
2. 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 --柴静 《看见》
3.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柴静《看见》
4. 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到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5. 知道死,和经历它,是不一样的。
6. (结婚九年,几乎从不亲热)
7. 胡适:“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8.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9. “为什么许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10. 人性是这样,光靠自己靠不住。 --柴静 《看见》
11. 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 --柴静 《看见》
12. 为什么许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13.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柴静《看见》
14.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15.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16. 一九四六年,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我初看不明白。他解释:“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17. 一八九四年,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写过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性格》。他观察到当时的国人有一个强烈的特点是缺乏精准性。
18. 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19.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却希望其他人能做个公民,这样才会有人帮我们争取更多的利益、权利……
20. 他像他拍摄的人一样,承受命运施加于自己的一切,不粉饰,也不需要虚浮的怜悯。
21.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崇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
22. 她要的并不是同情,节目也没给她同情。采访对象对一个记者的要求,不是你去同情和粉饰,她只期望得到公正,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23. 电视节目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24. 没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柴静 《看见》
25. 怕说出这些孩子间的情感纠葛,会让观众不舒服和不理解,也许还会觉得“才十二三岁怎么就这样”……虽然大家十二三岁的时候,又与他们有什么两样。它们没有被呈现,这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政治正确”。我们叙述了一个事情的基本框架,但只是一个简陋的框架,以保护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真相”。
26. 别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发生的东西。 --柴静 《看见》
27. 无论如何自制,人的情绪是根除不了的,有时松,有时紧,永远永远。
28.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
29. 新闻时效已经过去了。但播出的反应之强烈,让我觉得,人们不会忘记没有答案的事情。在真相面前,这世界上不存在特殊的国民性,人性本身想要了解万事原由。
30. “您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问。“靠我为自己权利所作的斗争。”郝劲松说,“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31. 正义好像没什么放诸四海而皆同的标准。
柴静《看见》精彩语录 汇总8句
1.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是带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只有把所有观点归纳融合,一边相信一边质疑,放任两种想法打架,才能得到一个真理吧。
2.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
3. 梵高:“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4. “每年自杀的那些^v^者,他们就是心理上的艾滋病患者,心理上的绝症患者。这个绝症是谁给他的?不是艾滋病毒给他的,是社会给他的。”崔子恩说。
5.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6.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柴静《看见》
7. 我采访陈丹青时,这位知名的画家从清华辞去了美术学院教授和博导的职务,因为现行的政治和英语考试,让他找不到他想要的学生。他说:“政治本来是一门学问,但我们的政治考试是反政治的,没有人尊敬这个学科。”
8. 对人认识有多深,呈现有多深。——柴静《看见》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
优选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