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信用调查报告(热门3篇)

信用调查报告(热门3篇)
2023-03-24 06:09 阅读34

信用调查报告 第1篇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人:刘华德曹泽明 卢冠志

调查分工:梁迪 江庆曦高松楠

二:调查的正文

(一) 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 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

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信用调查报告 第2篇

近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社会实训活动。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里面包含着很多的艰辛,同时也有很多收获。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心得体会,在此,为本次调研活动做一下个人总结。

我们小组首先确定委托方,进行商业用纸市场的关于“餐巾纸”、“擦手纸”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与研究。然后是小组一起讨论,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本地区中、上档次酒店。问卷设计好后,我们小组分工分街道,采用到酒店访问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就是录入数据,分析数据,预测,写调查报告等资料。

在这个实训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调查问卷设计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设置的问题要和想要调研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样才能提高未来的营销策略的可行性。调查问卷的设计,由于公司要求,设计也存在缺陷,有点难懂,而且选项有的不科学,容易让数据不真。确定价格区间和对调查对象进行细分,加上酒店规模的选项会更有利于调查预测分析。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也导致了一些废卷和数据的不真实。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到实地进行问卷调查,天气很热,路也很远,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都克服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酒店,餐馆不配合,态度恶劣,有时候我们也会被拒绝。我们就磨练自己的脸皮,非常耐心,礼貌的,有技巧的和人去沟通,给受访者解释问卷,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这困难中我们学会了不少东西,也了解

信用调查报告 第3篇

姓名:

学号:

专业:

调查时间: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中,诚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诚信乃经商之道,为人之本。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却落后了,社会诚信度逐渐下降,即使世界变成了“全球村”,人们变得越来越陌生。所以为了了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诚信度现状,进行此次的短期的社会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归纳如下:

一.调查主题:

当地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3号—20xx年11月4号

三.调查地点:

郑州航院东校区

四.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地民众及大学生诚信度的现状以及大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体现的对诚信的态度和价值观,并期望这一调查能使大学生对诚信度引起更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他们增强诚信意识,切实做到为人守信,诚信于人。

五.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的是问题采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即针对当地民众和在校大学生关于诚信度的问题进行采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对20个学校周边居住的民众和我们外语专业的40个同学进行了采访调查,并将他们的回答整理如下:

1.表述对社会诚信度的态度问题

(1)百分之九十的民众和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诚信度很重要,而且需要大家努力去做好诚信这一点。

(2)对大学生来说,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在校内和校外都没有完全做好对人守信,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大多时候,都没有兑现自己对别人下的承诺和答应别人的事情。

(3)针对大学生的诚信度问题,我们让周边民众对他们的诚信度现状进行了打分,分为“优”“良”“及格”三个等级。结果我统计显示,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是优,百分之三十的认为是良,剩下的就认为是及格。所以,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不乐观的。

(4)在大学生自身看来,他们对他们自己的诚信度的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多数同学的为人处事在许多方面还是做到诚信的,不欺骗的。只是少数人存在严重的不诚信行为。所以他们相信他们会有所提高的。

2.社会和校园中存在哪些主要的不诚信行为?

( 1 )商业信用危机。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的商业流氓行为屡见不鲜,其存在和蔓延不仅破坏了市场信用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了市场交易风险加大。

(2)产品信用危机。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而且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在有些地区,有些领域泛滥成灾。假产品不断流入人们的生活中,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3)资本市场信用危机。在证券市场上,造假已成为股市的“艾滋病”,一些公司如大庆联谊、银广夏等虚增利润、编造有关信息,隐满重大事项,破坏了资本市场的信誉,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4)金融信用危机。信贷是信用的基本方式,信贷的循环状况也是衡量社会信用的一个尺度。资料显示,金融生活领域中,集资诈骗、货款诈骗、等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假借各种名目脱逃银行债务的行为。他们利用法律空隙,做危害人民利益的事,从中牟取暴利。

(5)官员信用危机。极少数领导干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务实效。搞面子工程,上“短平快”项目,还有极少数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之利,这种权力腐败极大地降低了了社会诚信,也影响到政府的诚信。动摇了_在人们清政廉洁的形象,瞒报谎情,欺上瞒下,使人们的真实生活情况不能得到有效地改进和处理,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2.校园中主要缺乏诚信的行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进行采访的同学当中,针对考试中是否做过弊的问题,情况统计为:大概百分之三十的同学承认自己从来没做过弊。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认为自己再过去的考试中都有过大大小小的作弊行为。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承认自己的确经常作弊,因为他们经常学习中旷课逃课,学习成绩自然不是很好。

(2)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有过逃课的经历,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没逃课旷课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一半以上的同学,在日常学习作业中都有过抄袭他人作业的经历,有少部分的同学是经常抄袭他人作业来完成任务的。所以,在学习任务这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还是不够高,具较大的懒散性,且依赖性强。

(3)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多数同学会有着攀比的心理。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有面子,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常常隐瞒现实情况,伪装自己很有钱的形态,“狐假虎威”,欺骗了别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他自己最真实的心。

所以从该调查结果来看,不管是校外民众还是在校大学生,都普遍存在过不诚信行为,但是他们的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率不算高。以上也是我提出的众多问题中的少许,可以看出真正不诚信的人还是少许的。我们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社会对我们并宽容,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提升自我,切实做到诚实可信。

3.造成社会缺乏诚信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功利性经济,它以利益为基本导向,引导人们如何去获得经济利益。这样,便出现了与市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如尊重个人利益、倡导自由竞争、主张自由平等,等等。这些道德观念有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特别是对金钱的追逐,为金钱所左右,利欲熏心,就会导致“唯利是图”,成为金钱的奴隶。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使社会诚信受到严重冲击。

第二,法制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 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其二,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社会流动的速度越

来越快,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它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熟人交际圈,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是在生人中进行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短暂性,人们之间虽然交往的数量增加了,但熟识程度却降低了。可见,传统社会靠熟人去维护社会诚信的机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已经完全行不通了。人与人之间只是利用关系罢了,很少能做到真正的信任。

4.大学生缺乏诚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现在社会虚假事物过多,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度。

(2)由于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大学生对学校诚信度的下降。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在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3)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4)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而调查中发现,从小受到诚信教育的学生比没受过诚信教育的学生更讲诚信,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诚信与否的因素。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不难发现,社会民众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普遍呈现较好的现象,但是部分人的不诚信行为存在而且不断在扩大,损害百姓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对诚信认识较清醒,能够正确的看待诚信的内涵,并且基本上能做到诚实守信,人们普遍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赞成大学生的诚信度与从小到大的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关系。

七.建议

1.不断健全法制。维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国家应该使用法律,与诚信形成有效联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诚信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 体系既是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3.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生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直接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4.对于各位同学的家庭,应积极引导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

我们应该做到讲诚信,讲道德,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后,如果缺乏诚信,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希望大家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牢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同时也是为了你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都知道这句歌词。“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社会会因为守诚信的人越来越多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光彩活力。

网友评论
  • 访客
  • 内容不能为空
  • 内容不能为空
内容不能为空
提交评论